其他
邢向东:电视剧《人生之路》对陕北方言民俗的两个误解
阅读本文前,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“语言学”,再点击关注,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。每天都有更新,完全是免费订阅,请放心关注!
近日由路遥《人生》改编的电视剧《人生之路》热播。前几天电视剧组回到拍摄地清涧,在陕北掀起了一股热潮。邢向东教授对其中方言的运用和民俗文化的理解,提出以下观点。
关于方言的运用
对于《人生之路》整体的语言运用,我们比较认同。让年轻人说普通话,老年人说方言,总体上符合陕北地区的语言使用状况和发展趋向,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所助益。实际上,现在陕北有文化的年轻人和小孩子,大多数会说普通话,尽管他们平时在家乡都是说方言的。所以电视剧让年轻人讲普通话,老年人讲方言,能够反映实际情况,整体上也没有违和感。《人生之路》在方言运用上的一个瑕疵是,高家村的老年人都讲陕北话,唯有年纪最大、充满智慧的德顺爷爷讲一口关中话。这大概是由于主创人员对陕西方言不够了解所造成的。无独有偶,在电视剧《平凡的世界》中,村支书田福堂说的是陕北话,他的亲弟弟、地委书记田福军却说一口流利的关中话,不禁让陕西人哑然失笑。《平凡的世界》播出时,据闻某些人士对此颇为不满,可惜并没有人明确地指出来。当然,瑕不掩瑜,这一不足并未影响《平凡的世界》成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。下面看看与《人生之路》有关的方言。首先应当明确,陕西方言内部差异很大。陕北地区延安以北的方言(定边除外)属于晋语,是口语中保留入声的方言。其中清涧、延川、佳县、吴堡话属于吕梁片,子长、绥德、米脂、子洲、靖边、神木、府谷话属于五台片,榆林、横山话是大包片,延安、延长、安塞、志丹、吴起话属志延片。而德顺爷爷说的是关中话,方言类型属于中原官话,典型特点是没有入声。地理上处于洛川、黄陵、富县、宜川以南,商州、洛南、长安、蓝田以北,即关中平原加上陕南、陕北少数地区。陕北晋语和关中方言,不论是语音还是词汇、语法,都有不小的差异。如声调上,陕北话有入声,有曲折调,关中话没有入声,没有曲折调;词汇上,陕北话以大量“分音词”(黑浪——巷,克朗——腔,不来——摆,卜浪——棒)、“圪头词”(圪丁、圪蛋、圪皱、圪搐、圪仰、圪哇哇)等为构词特征,关中话则以“AA子”(刀刀子、棍棍子、歪歪子、瞎瞎子)、“AA儿”(刀刀儿、棍棍儿、匣匣儿、面面儿)为构词特征,还有几个高频词,可以区分开陕北晋语和关中话,如“脑(阳平,头)”——“颡(sa阳平,头)”、“猴(小)”——“碎”、“解下/开(hai,去声,懂、理解)”——“明白”;语法上,陕北话表达状态的程度高用“可好嘞”“可大嘞”格式,关中话用“好得很/太”“大得很/太”格式。作为陕西方言名片的“嫽扎咧”,就是关中话的特有构式。总之,在影视作品中使用一些方言,营造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氛围,对于方言资源的传承、利用、保护大有益处,值得提倡。只是要尽量让所用方言一致,避免驴唇不对马嘴,影响其传播效果。这是一个值得影视界、方言学界都重视的问题,需要两个领域加强合作。
关于小孩子过生日
《人生之路》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,是高加林给全体学生过了一个集体生日。剧中通过高加林之口告诉观众,陕北农村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过过生日,而且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过生日。这个情节的设计是个败笔,反映了对陕北有关的民俗文化的无知,也误导了观众。事实与电视剧所说的恰恰相反。陕北农村(包括整个陕西,或包括整个晋语区)是非常重视孩子的生日的。在与路遥、《人生》关系密切的清涧、延川一带的农村,大人小孩都过生日,统称“过生儿”,三岁以前的小孩子过生日叫“过晬儿”:“头晬儿、二晬儿、三晬儿”,三岁以后就只叫“过生儿”了。十二岁以前过生日都比较隆重,十二岁生日是最隆重的,有专门的称呼,清涧叫“过十二”,延川叫“完晬儿”。其中有干爹保锁的也叫“开锁儿”,寄养到庙上的也叫“回寺”。整个陕北地区过十二岁生日都非常隆重,类似成人礼。名称则有“完十二、过十二、完晬儿、圆锁儿、圆生儿、赎身”等不同的叫法。由于过去经济落后,医药短缺,为了保佑孩子顺利成长,往往在十二岁之前要给孩子“戴锁儿”(长命锁),每逢生日还有近亲、干爹等专门来给孩子“保锁/定锁”,直到过了十二岁生日以后,保锁仪式才结束。扩大范围看,十二岁生日在山陕甘宁直到河西走廊部分地区,都是很重要、隆重的人生仪式,可见这些地方生日文化之发达。西北农村的很多民俗文化现象,比如著名的“曲连馍”(一种圈形大馍,常作为祝贺孩子百日或生日的礼品),也都反映老百姓对小孩子生日的重视,体现出对生命的珍视、敬畏与尊重。因此,《人生之路》设置的这一剧情,跟把本该“白格生生”的刘巧珍画成黑脸一样,说明剧组对陕北人、陕北文化的了解还很不够,对中国农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还缺乏理解,还有提高的空间。笔者认为,要避免影视剧作品对农村、经济落后地区的语言文化的误读,首先应当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,主要编创人员深入生活、体验生活,沉到社会底层,深入了解民间的风俗,用心体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。再就是建议剧组邀请专业的语言顾问、民俗顾问,就像著名的方言电影《抓壮丁》所做的那样。
目前我们共有“语言学”“简牍学”和“讲座与学术”三个公众号,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:
“语言学”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、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;“简牍学”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、学术信息;“讲座与学术”专门发布语言、文学、历史、教育、哲学、社会、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。敬请新老朋友关注“语言学”“简牍学”和“讲座与学术”公众号,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!
推荐阅读:经验分享 |如何快速提升写作能力?期刊编委: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路径与方法
科研答疑丨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?之前没有研究基础该怎么办
聘任仪式与系列讲座丨西北师范大学“一流学科”突破工程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暨李守奎教授系列讲座
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变化及申报书、申报公告对比
重磅!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! 附:语言学课题指南
温馨提示:
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;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,我们崇尚分享。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(来源:语言学)。
转载仅供思考,不代表【语言学】立场。
今日文章就到这~近期,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。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,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。因此,如果不想错过“语言学”的文章,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:进入“语言学”公众号 → 点击右上角的 「菜单」→ 选择「设为星标」
编辑:潘宇琪
审核:李佳遥
来源:“西部语言文化”公众号